很多人都不了解尚可喜降清的事情,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。
尚可喜此人其实在历史上是很忠烈的。对于明朝忠心耿耿,但是却在明朝走投无路,最后投降了清朝,此后为清朝效力。
尚可喜的原籍是山西人,在尚可喜祖父时期尚家搬迁到了辽东海州卫罗家堡,天启元年(1621年)二月,年方18岁的尚可喜随同父亲尚学礼居住辽西,但是他们的家人留在了辽南。这一年三月后金和明朝大战,尚可喜母亲死于战乱,家人失散。
尚可喜父亲尚学礼颇有民族气概直接,渡海投靠王化贞抗击后金,被安排在毛文龙的东江镇,曾跟毛文龙取得“镇江大捷”,但是在1642年遭遇后金军队,最后战死。

尚可喜在尚学礼到达东江镇不久,也来到了东江镇,在尚学礼牺牲后,尚可喜负责统领尚学礼的旧部。毛文龙此后被袁崇焕杀,明朝的东江镇之后一直处于内讧之中,是尚可喜救了黄龙一命,稳定了东江镇的局势。
此后孔有德、耿仲明在东江镇混不下去,于是渡海前去山东安插,但是又因为兵饷问题在山东叛乱,他们从东江镇招募士兵,当时东江镇有不少人渡海投奔孔有德和耿仲明,但是尚可喜和黄龙攻打叛军,阻止了东江镇的叛变。
当孔有德等人的叛军想要从登州渡海投清,尚可喜奉命追击,但是行军不顺,遭遇飓风,船只破碎,尚可喜和官兵抱着破船飘到了登州,当地镇压叛军的祖大弼等人想要杀死尚可喜等人好冒功领赏。所幸有人认出尚可喜,尚可喜才逃过一劫。

1633年,清军攻陷旅顺,东江镇主帅黄龙战死,尚可喜夫人王氏、邢氏、李氏等留在旅顺城的家族以及随从数百人投海自尽。明军的东江镇此时已经没有大用。尚可喜考虑到前程,就想前去明朝的山东登州,请求朝廷安插,朝廷下令破格擢用,但是登莱的地方政府却把尚可喜安置在海岛,尚可喜无奈,只好请求前去宁远,但是朝廷却没有传下旨意,最后没有下文。

不过在此之后,明朝山东的登莱政府还断绝尚可喜所部的军粮,尚可喜只好渡海再次回到东江镇,东江镇此时的掌权者是,他与尚可喜有仇。尚可喜到达东江镇后,沈世魁邀请尚可喜前去他的营帐议事,意图杀死尚可喜,但是被尚可喜得知,此时的尚可喜已经没有退路,他感慨道:
吾束发行间,海上立功,血战十余年,父母妻子先后丧亡,出万死于一生,计不过为朝廷追亡逐叛,而妒功嫉能之人,必欲挤之死地,天下事可知矣
1634年,尚可喜投降清朝,此后他成为清朝的三藩,他的双手沾满了同胞的血。
以上就是尚可喜原本对明朝忠心耿耿 尚可喜最后为何会投降汉朝的内容,下面小编又整理了网友对尚可喜原本对明朝忠心耿耿 尚可喜最后为何会投降汉朝相关的问题解答,希望可以帮到你。三藩中,对大清忠心耿耿的尚氏一族,为何同样以悲剧收场?
说尚可喜忠心耿耿也就算了,尚氏一族怎么能算忠心耿耿?尚之信可是直接参与叛乱了。既然尚之信(他当时已经继承了平南王爵位)是反贼,尚氏一族难道还想保留王爵。
如何看待“尚可喜认识大局投降清朝并促进统一”的言论?
简直是谬论,如此!中华民族的英雄们应该无地自容了,遇外来侵略就应该丢盔弃甲,束缚手脚,早早向侵略者投降,不就促进了世界统一的进程吗? "量中华之物力,讨。 专家。
明朝末年有哪些知名的汉人投靠了满清?
明末,后金成功击败明朝军队和农民起义军,成为中华大地的主宰。崇祯并不是个昏君,在他手下是有一批德才兼备的将才的。 识时务者为俊杰,这向来是对投降最好的。
洪承畴为何要降清?他投降后又做了哪些事情,最终的结局如何?
洪承畴是明末清初,两朝更迭之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,他的政治及军事生涯贯穿整个明、清激烈交锋时期。 洪承畴降清前,是明朝用来对付农民起义军的扛鼎督臣之。
耿聚忠曾被封为世子吗?
余。 女性后代是没有王位继承权的,比如定南王孔有德,他于顺治九年在桂林兵败自杀后,因无子承袭而被除去王爵,但其余部仍交由女儿孔四贞和女婿孙延龄统领。 我。
崇祯帝痛骂的“逆贼”李自成为何最终变成了明朝的忠实保卫者?
被崇祯痛骂的逆贼,主要是李自成与张献忠。他们之所以变成明朝忠实保卫者,是因为清朝容不下他们。 李自成与张献忠两人,他们是明末农民起义军的带头大哥。他们。
为什么明朝会有那么多大臣背叛崇祯皇帝而投靠满清?
皇帝很无奈,因为谁上位,别人立马群起而攻之,最后只能用抓阄的方式来决定谁当首辅,呜呜!东林群小!大明生死存亡之际,他们有钱不出,反而让皇帝加征辽、剿、。 中国。
洪承畴投降清朝后被委以重任,祖大寿投降后,为何不受重用?
第一,年龄问题。祖大寿在满清入关后已古稀之年,还立什么功啊,养老就行了。祖大寿的生年在1579年,1642年第二次投降满清的时候,他已经63岁了,到1644年他跟着。
康熙为何要把帮助自己“除鳌拜平三藩”的功臣活活饿死?
康熙四十年(1701年)已经辅佐了康熙33年,年过65岁的索额图告老退休,也算是平稳着陆了,谁也想不到两年之后索额图会落得圈禁而死的下场,主要还在于索额图辜。